关闭

举报

  • 提交
    首页 > 城乡供需 > 日常供需 > 人找车 > 正文
    购物车
    0

    大作家、奇人秦俊(三)

    南阳刘季     2018-08-26 17:13:04     浏览:12    回复:0    点赞:0
    发帖人:南阳刘季
    级 别
    贡献值
    免费发布 注册会员 点击查看电话号码


    奇人秦俊(三)



    跳 出 农 门


    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留的。是金子就会发光!


    虽说读那么多书翻土地拉板车推水磨时用处不大,但有的场合就显得秦俊格外能了。


    那时村里人吃饭常端着饭碗凑在树荫下,东家长西家短、七大姑八大姨地闲聊。随着秦俊慢慢长大,这里渐渐成了秦俊的主场。


    大家喜欢听他讲故事,拍瞎话。一碗饭吃完,故事还没结束,大人们不愿他也来个且听下回分解,就吆喝小孩子去给秦俊盛饭。


    一次一个孩子端着热饭碗,心里惦记着故事发展,一不小心一个嘴啃泥,碗也烂了,饭也撒了,手也烫了,嘴唇也碰得血肉模糊,孩子他妈骂道:“瞧秦俊把你的魂都勾跑了!”


    邻居来了客人,也被迷住了,实在喜欢他,就想把侄女介绍给秦俊结这门亲,结果年龄不合适,就想弟弟这么能,哥哥肯定不会憨,那姑娘就成了他二嫂。秦俊为家里立了一大功。


    大队支书李培振、大队会计秦文汉也被他讲的前朝往事给吸引了,看在眼里,爱在心里,不时请他写个稿子什么的。在他们两个看来,这娃就是能,不吃商品粮实在是亏材料了。


    刚好县里给他们公社分配了五个工农兵学员指标。要知道全公社共十六个大队,竞争非常激烈。用当时的话说:“争得打烂头。”他们大队不但推荐了秦俊,大队支书和会计还使尽浑身解数、上窜下跳地为他游说于公社干部和兄弟大队,结果公社让每个大队派去两位贫农代表投票决定,秦俊得了个第一,被保送到内乡师范中文大专班学习。


    要知道,两位大队干部连秦俊家一口热水也没喝,这么卖力地为他帮忙,纯粹是爱秦俊这位“才”人!两位基层干部为国家抓住了一只潜力股!


    在这次地方推荐大学生事件中,连秦俊也不知道自己竟然成了典型。当时有人怀疑公社不公平,走后门,搞关系,上告到省教委。邓县就以秦俊为例上报省教委以证清白。


    邓县方面列出的推荐理由是:第一,秦俊家世世代代贫农,根红苗正。第二,建国后,此大队就没出过大学生,应该推荐一位。第三,全公社农民代表投票时秦俊得票第一,是民主决定。


    这样,毫无任何背景、关系的秦俊靠自己的才华,引来伯乐的赞赏,赢得了人生的第一场竞赛,成为当地跃出农门的第一匹千里马!


    躬耕陇亩的农民娃成了要吃商品粮的大学生了!鲤鱼跃龙门了!本地头条呀!


    这可是光宗耀祖的事。


    那个摔跤的孩子羡慕地说:“哥,那以后你都能刷牙了。”要知道,那时下田劳动的村民基本不刷牙,只有个别在外工作吃商品粮的人才吃完饭没事了刷牙。颇受村民议论:“嘴里有屎?刷啥子刷”。秦俊也真的名正言顺地买来牙膏牙刷体验一番,结果刷得满口血沫子,把母亲都差点吓跳魂了。


    秦俊给老秦家挣足了面子,十里八乡都知道秦家出了个要吃商品粮的大学生。母亲出门碰到的人,都老远给她打招呼,夸她几句;父亲拿着旱烟袋,蹲在大树下,一圈人围着谈他家争气的儿子。一家人在村里的腰板挺得直直地。


    1976年新学期开学时,秦俊背上母亲给打的行李包,到大队部给支书会计辞行,带着大家的嘱托,到内乡师范报到。


    国家每月给12.5元生活补助费,别人不够吃,而秦俊还能省出二、三元,作为零用钱。回家一张车票1.4元,是个不小的数目。为节约4毛钱的路费,他和同学们假期返家时,总是从内乡师范步行二十多里路到灵山部队,从那里花1元钱搭乘拉煤的军车到邓县。再也不用父母负担了!



    秦俊开启了全新的生活。


    青春作伴好读书!学校的图书馆是他新的家园。在这里,他犹如饥肠辘辘的人面对一桌饕餮盛宴。


    转眼两年过去,毕业时通过考试,择优分配,秦俊考了个全省第四名,被分到了郑州市。


    此时的秦俊面临一次重大的人生选择。


    当时通过全国统一考试录取的大学生成了天之骄子,时代宠儿。有人就质疑工农兵学员,说都是靠关系上的,没本事。秦俊不服,心想一辈子都顶着工农兵大学生的帽子让人捣脊梁骨,自己就感觉低人一等,况且自己并不比谁差,干么要让人看不起,就想参加高考,看看自己水平到底如何,让国家检验一下,用事实说话。


    但那时有规定,应届毕业的师范生不许报考,还有自己曾在乡下当代课老师时,教的学生也参加高考,这万一自己考不过学生多丢人,以后还咋在这里混?于是悄悄地把名字由秦文相改为秦俊,报名参加了高考,并以超出开封师院38分的成绩被录取。


    是参加工作还是继续上学,秦军痛苦地纠结了一阵子。


    他想继续上大学。


    但是,首先是公社不让他走,更重要的原因是他已经二十四岁了,村里同龄伙伴有的孩子都有了,母亲身患癌症,父亲高血圧,还承包着生产队里的二亩地种着烟叶,每天面朝黄土背朝天辛苦劳作,秦俊实在不想让父母再带病种地供他上学了!


    可是,他又确实不忍放弃。


    上,还是不上,这是个大难题!


    此刻,母亲,一位平凡而伟大的母亲,掷地有声道:“相娃、相娃,内师也是大学,但只是一个中专,你这一次考上的是一个真正的大学,咱秦家,咱们村,从来没出一个大学生。你尽管去上,我这病再拖个三两年没问题,你要是不去上学,那是因为我拖累了你,我今天就死给你看。”秦俊听了母亲的话,泪如泉涌,打上背包到开封去了。


    河南大学历史系在全国名列前茅。他热爱这个专业,热爱这个学校的一切。在这里,有渊博的教授,热情的同学,巍峨的大礼堂,心仪的图书馆,还有一墙之隔的千年铁塔……在这里,秦俊挥洒青春,流淌的汗水汇成知识的海洋。


    家贫,他不抱怨;相貌平平,他不自卑。他用勤奋强健了自己的臂膀,用知识垫起了自己的身高,为自己挣得了荣誉和尊严。


    忆往昔峥嵘岁月,秦俊神采飞扬。只是四年也没机会尝尝开封的灌汤包,成了他一大遗憾!


    河南大学四年的修炼,铸就了别样的秦俊!



    打赏捐赠
    0
    !我要举报这篇文章
   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,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村网通立场。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!